3月底登場的「2019漁光島藝術節」,
這匹在沙灘上的白馬,瞬間成為超夯網美打卡景點,
也讓漁光島熱門度飆升。
在進入漁光島的路上,一幅名為《回憶拼圖》的作品揭開了序幕~
以當地紅極一時的「秋茂園」內的水牛與牧童為創作靈感,
運用層層堆疊的壓克力色塊,組成抽象且色彩繽紛的水牛與牧童畫面。
踏進島內,第一個看到的作品:《沒有信息》。
以幾何形狀組合而成的鐵片,彷彿是被等待破解的代碼,
從每個視角望去,都是不同的圖像,創作者試著傳遞
「信息很清楚,沒有信息的意向。」
木棧道上高木林立,
微風徐徐吹來,清爽舒適。
以純白、極簡風座落在防風林的作品:《選擇的武器》。
誕生於戰鬥,在充滿不安的環境中,
試圖用它的邊角撕裂空氣~
正如畢卡索所說:「藝術是一種選擇的武器。」
踏進沙灘,藝術團隊以「鯤」作為概念發想,
過平台浮起於沙灘上,讓人坐臥於其空間感受裝置動態
及風與浪潮的起伏,體驗漁光島最單純的人文風情。
如大魚隆起的背部,
上面吊著酒瓶罐。
不論是站在平台或是坐在支撐點上,
海風一吹,真的會有像在船上海浪起伏的感覺~
漁光島在還沒有藝術活動的推行下,
其實是個能見度很低的海邊,
但也因為這樣,成為了充滿神祕韻味的淨土~
首屆的「漁光島藝術節」是在2017年底舉辦,
當時最夯的作品就是「迷霧森林」~
我也是從那時候認識漁光島的,
如今,迷霧森林只剩幾根樹枝還留在原地。
同為首屆作品的「日落塔」,卻成為了漁光島的重要地標。
這是由一位漁光島上的台灣女婿(英國人)所創作,
因為非常喜歡這個沙灘,故從2013年開始撿拾沙灘上的漂流物,
搭建成這座「日落塔」。
「日落塔」一旁正是該作家今年的創作《通心橋》。
以漂流木和竹子為主,在被海水侵蝕的沙丘高坡上種植枯樹,
暗喻兩個不同事物的連結~
一旁有座小屋,還有一隻高聳的長頸鹿,
我想,這應該也是那位台灣女婿的創作吧~
以金屬鐵件、彩色壓克力、彩透門簾搭建的《海風DISCO》。
像是個小小漩渦,把人們吸進這色彩交疊的萬花筒
隨著太陽緩緩移動到海平面,風車帶動光線的位移與顏色自由變化舞動,
將沙灘的美好時光,轉化成風和光交織韻律的場所,
在漁光島的海濱落印下斑斕的漁光。
《奇幻島》,一隻白馬,配上如雪般的大量竹籤,
是夢亦幻真,為奇幻。
從後面看,
是由黃漸層至白的美麗景緻。
《回憶成山》是策展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與民眾參與活動,
於前製期辦理「徵選老照片」活動,最後集結選出7張最具代表性與秋茂園經典的合影,
將這些老相片中的元素整合濃縮,重新輸出進大大小小的框中鏡面上,
而兩面不同的效果,也使島上遊憩的人們與秋茂園風光時代的風貌同時合影,
讓曾經的歡樂出現於現在,將現在的合影留在未來。
沙灘一隅。
彩色球體是回憶與彩色糖果味道的印象結合的《彩色泡泡》,
透過球體內的彩色畫面,收納現在漁光島的歡樂風景,
一點一點圓形窗景,格放出泡泡的畫面~
色彩繽紛,相當討喜的《虹樹林》。
像潮間帶上的虹樹林棲息在海陸之間,
以一百多隻的金屬彎管,構築出仿若林間的空間感,
特別以彩虹色調營造作品的總體感,創造出繽紛的虹之林。
作品裡設置吊床,可以讓民眾以更悠閒的姿態,
在漁光島享受樂園般的追憶氣息。
可惜...我覺得吊床綁太低了,
看到小朋友坐進去,屁股直接踫到沙灘~
海的寬濶,海風的拂拭,
即便是空氣中傳來鹹鹹的海味,
面對著大海,人雖渺小,也期許著心能跟著寬敞...........
再度走進防風林,
由二個摺紙形象組成的雕塑《無題》,
盼能創造一個將塗鴉藝術與環境共融的作品,
不讓想像力局限在平面藝術與建築上,
盡情奔走。
《秘鏡》,
利用矩陣排列的鏡面裝置圍塑出一個圓形空間體。
透過反射的交疊鏡像,形成奇幻空間,
若有似無的影像,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反覆出現,
體現人類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『2019漁光島藝術節』
地址: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114號
展期:2019年03月30日(六) ~ 04月21日(日)